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37:33 来源:深度解读网 作者:云雾
1先来诉诉苦。今年的很长一段时间,我处在“想卷卷不动,想躺躺不平”的状态中。有时候感觉工作了这么多年,真的应该好好歇一歇了。这么多年来,虽然一直居家办公,但是却从未脱离开职场。写作也是一份工作,也要靠这养家糊口混饭吃。而公众号的这两年,行情实在是太差,尤其是我们这些做了很多年的老号主,很多时候反倒羡慕那些进入自媒体行业的新人。不是写作水平下降了,而是实在没有以前刚做公众号的劲头了。这个行业,不确定性,比之前更大了。同样一个广告,同样一篇文章,有的被平台推荐,原来几千阅读的被推荐成几万的阅读,有的违规禁言了。总是这样,有点让人无所适从了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状况,认就行。还有一点,带货收入,明明我自己下单买了本书,可是后台却显示没有订单。这种事,也得认。真是懒得计较了。现在则是:随它的便,爱咋滴咋滴。有时候会怀疑,是不是年龄使然,到更年期了,才会对工作如此的倦怠。转念又一想,这是给自己找借口。人在四十多岁,正值壮年,正是做事业的好年华,这个理由太牵强。有时候又会想,是不是这几年来,听了太多的倾诉,和读者在微信上一对一沟通,都是以悲伤为主旋律,负面情绪居多,汇聚在一起,对自己也是有影响的吧。所以这几个月来,尽管还是会有读者加我微信要倾诉,都拒绝了。不如直接躺平更心安。躺平,也需要智慧和能力,要有一个好心态。太在意什么,就容易失去什么。不如彻底放开,去减肥,去购物,去旅游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还包括,去看书。2从小在农村长大的穷孩子,没什么兴趣爱好,除了看书。但是那时候书好少啊,农村哪里有图书馆呢?市里面有没有?不知道。我在上高中之前,活动半径也就方圆6公里之内,最远的地方,好像就是去距家12里地的姥姥家。县城都很少去,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,跟着母亲走亲戚。那时候走亲戚的唯一动力,是碰运气,看那家有没有书。还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过春节,和母亲一起去隔壁村走亲戚,那家亲戚家里有一本《封神榜》,我从到那家起,一直看,一直看,走的时候,那本书差不多看完了。和人家不熟悉,肯定是不能借的,能借走的,都是和父亲特别熟悉的朋友才行。那时候看书的效率特别高,真是如饥似渴,完全沉浸其中。现在满屋子的书,有的买过来都没拆封。为啥,中年人的时间太宝贵了,宝贵到,一切都要让位于工作,挣钱。看书,对于这些年的我来说,是个奢侈品。我很喜欢逛书店,有时候会在书店里看上半天书,特别喜欢的,就买回家。买回家,成了自己的,看了没多少,就又放在了一边。生活中有太多比看书更重要的事了。看书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悠闲的,惬意的,舒服的生活方式。书里面有一种诗意人生。还记得刚毕业那几年,在北环庙李租房子,中午下了班,便去大石桥的市图书馆看书。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,报刊,杂志,夏天有空调,冬天有没有暖气,不记得了。周一到周五中午下了班去。周六周日有时候也会去,累了,悃了,直接趴在桌子上睡觉。总是在刚想睡着的时候,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会过来喊醒你,告诫你说,我们这里不能睡觉。那时候的时间很多,钱很少。有的是时间看书,却没有钱买书,即便买,也是打折的,搞促销的,杂志,也是买过期的。即便打折搞促销的书再便宜,买的时候也要痛下决心才行。挣的那点钱,要付房租,要吃饭,买书,是额外的一种消费,能不消费的,就尽量不消费。现在呢,喜欢的书,买的时候眼都不眨了,一本书能花多少钱呢?喜欢的就要买回家。可时间却成了奢侈品。中年人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。尽管我是搞写作的,可是以前的我却没有太多时间用来看书。这些年,大量的输出,都快把自己给榨干了。现在要大量的输入了。也是想开了吧,想看书就看,想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。不再想着工作,不再想着阅读量,也不再想着这一个月能不能挣到钱。压在中年人肩膀上最大的压力,还是经济压力,那些情感问题,归根到底算到最后,还是钱太少,烦恼太多。可挣多少钱才算够呢?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呢?也许不是这个社会内卷,而是人想要的太多。当欲望超过能力的时候,就会痛苦。所以,无论是在工作,还是生活中,降低期望值,日子会好过很多。卷不动的时候,学会躺平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能卷的时候,还是去卷,卷起来的人生,也不错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
随便看看